为了培养孩子的美育教育,绘画班则理所当然成为孩子家长最热衷选择的兴趣班

  时下一直流行一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在起跑线问题上“拖后腿”,乐此不疲地让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儿童认识世界仿佛是从涂鸦开始的,这仿佛成为还不会说话的他们表达形象感受的一种方式。为了培养孩子的美育教育,绘画班则理所当然成为孩子家长最热衷选择的兴趣班之一。



  美育顾名思义就是审美教育,是培养儿童正确审美观念的,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然而现在教人作画的老师,为了能够让送孩子来学画的家长尽快看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采取“快餐式”的方法,通过捷径在短期内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而让家长满意。与国外的教育相比,国内更注重结果,而国外看重的是过程。在美育教育上,应摒弃“快餐式”方法,而采用注重过程的“渗透式”方法。通过家长言传身教,教师因材施教循循教导,达到开启儿童美育心灵的目的。

  儿童美育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素质教育和基础美育两个方面。基础美育应从儿童抓起,这将对其今后的审美观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在艺术教育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很多父母对艺术教育为何物还未弄清,就不断向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儿童美育的教育,最关键的是兴趣的培养,应首先让其“坐得住”。而父母在生活学习中对其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影响却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父母应尽量做到“知行合一”。

  美术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教得多了,儿童极易被教育内容与教师“格式化”;教得少了,期待“顺其自然”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在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呢?首先,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儿童的美育教育重在启发。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教育,它主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开启儿童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要让孩子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观察他们的所思所想,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创作欲望,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内心主动产生创作欲望。一个好的建议是,可以常带孩子去博物馆之类的场所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其次,鼓励儿童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当然,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技法是逃不了的课,但不需要去强调,而应培养表达的能力和欲望。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让他们依葫芦画瓢,使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美术教育没有既定的模式,应不拘于形式,让孩子展开联想的翅膀,自由创作。

  然而,我们需要因材施教。杨珺认为,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儿童在指导中都有所得。美术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技能。

  最后,我们需要学会欣赏儿童的作品,并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