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适合孩子的教育,会让孩子们充满着好奇,才会自愿的去学习,如一厢情愿强化对孩子的约束,让孩子一味听话,置他们的好奇与探究,求解与质疑而不顾,不尊重他们的不同见解,不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不留给他们发挥想象的机会和余地,特别是强迫孩子按自己的套路出牌,按自己的思维转,孩子们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就将会被扼杀于我们的手中。
适合孩子的教育,会让孩子们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爱好是孩子最好的伙伴。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某种角度来说比孩子的学业更重要,因为孩子的学业只是一个阶段的收获和表现,而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反映了孩子的天赋和特长,体现的是孩子的专注与执着,这恰恰决定着孩子有无热情和动力,更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作为与发展方向。
不少老师,每天花大力气在意的是孩子的刷题,在意的是孩子对知识点简单的识记,在意的是孩子的考试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隐含的那些可贵的思考,忽视了孩子对学习本身以及对其它事物所保持的兴趣,忽视了孩子不同于其他孩子所拥有的天赋和爱好。
兴趣和爱好就像破土而出的幼苗,它既需要培育,又需要呵护。很多有成就、有作为的人,他们从小的时候就对某些方面和领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这种兴趣和爱好能够得以一直保持。现在的教育把孩子的生命填得满满的,孩子们没有一点自已的时间和空间,兴趣和爱好也就没有生长的土壤。
适合孩子的教育,会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依据美国学者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还有中国传统的“因材施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思想和智慧的支撑,我们的教育更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分层分类教育,绝不能仅完全停留于只针对优生的精英教育、升学教育。
如果仅为了少数精英的教育,少数学生的升学,而剩下的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做可怜的“陪葬”,而他们当中很多人在其他方面却有着巨大的潜质。
对于有些孩子,他虽然不能获得一个满意的分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其他方面就没有特长、没有能力,或者就没有天赋、没有发展。有可能,他是未来的音乐奇才、画坛高手,或者体育健将、企业名家。
真正的好教育是顺应孩子的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信,让不同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发展方向,让孩子成为他最好的自己,或者说成为他自己应该成为的那样的人,而不是通过我们的教育,通过千篇一律的要求,把孩子教成越来越像同一个人,或者成为我们所希望、所期盼的那样的人。
适合孩子的教育,会把时间和空间留一些给孩子。卢梭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而要浪费时间。然而我们的教育却让教师和家长,把孩子们的时间从早到晚安排得紧紧的,控制得死死的,孩子们没有了自由,没有了闲暇,没有了玩耍,没有了笑声,没有了快乐,甚至没有了童年。
发展孩子,就应从发展孩子的自由着力;解放孩子,就应从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入手。把时间与空间多留一些给孩子们,就是把最宝贵的东西留在了孩子们的生命中。孩子的身心及生命,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被重新发现,被真正唤醒。
适合孩子的教育,会将课堂还给孩子们。课堂才是撬动教育重要的支点,所有教育问题都能归结于课堂来解决。一所学校如果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课堂,仍然是行走在教育的“边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永远是一句空话。
学生是聪明的,课堂是孩子的,学习永远是他自己的事。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尽量将时间留给孩子们,将课堂还给孩子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们是无知的,千万不要以为老师就是上帝,也千万不要把孩子们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其实,发现比灌输更为重要,启发比灌输更有力量。给一个正常的人重复的灌水,谁都会被灌死。
适合孩子的教育,会让教育慢下来。教育孩子,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要指望一次谈话、一个活动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实,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过快了,则拔苗而助长,过急了,则欲速而不达。教育需要慢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孩子一次改错的机会,多给孩子一份等待的希望,多给孩子一句暖人的话语,多给孩子一丝成长的自信,或许,教育将更加精彩,教育的奇迹将会由此而发生。
适合孩子的教育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人,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善于合作的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一个懂得感恩、懂得生活的人,一个能自我保护、自我生存的人,一个有爱心、有孝心,对社会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而不是硬要把孩子都培养成精英和状元。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像我们一样,成为普通的人,能够成为精英和状元的,则是凤毛麟角。
适合孩子的教育也不一定能够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高分,但是能够让孩子们的眼神有光些,能够让孩子们清澈的目光尽可能保留得长久些,能够让孩子们在所学的知识忘掉之后所留下的能够陪伴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