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斯玛特美术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孔新苗老师长期致力于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的研究,在《文艺研究》《文史哲》《美术研究》等学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等多项。曾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两次获得“山东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美育评价的理念与方法设计,深深影响着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对美育工作质量的分析与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从教育部门到一线的美术老师,大家都发现了美育评价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美育评价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对一个人整体素质的评价,另一层是对美育课程或者是一个时段美育学习成果的评价。对一个人整体素质的评价相对宏观一些,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更多关注的是对每个单元的教学效果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成绩的评价。
对于后者,我们需要把评价标准落实到一些关键的项目。比如,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美德品行、交流能力等。如果我们能够围绕这些关键项落实评价,美育评价就会落实得比较扎实。从这点来说,我们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设计出一些有具体案例支撑的、可行的评价标准。
美育评价要有清晰明确的“定位”
我赞同过程评价重于结果评价。但是我们如何去做过程评价?我觉得首先是一个教育上的定位。我长期从事美术教育,这方面我有两点心得。
1.面对每一个评价单元,要有一个以关键词统领的评价定位。比如这一节课我们要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让他们通过学习看到更多的东西。从这个关键词出发,评价的观察点、分析线索就会比较明确。再比如从“美德品行”进行评价,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行方面的表现;从“交流能力”进行评价,看看学生是不是会讲话,是不是能跟别人合作,等等。从这些具体的培养角度出发,美育评价就会比较明确。如果没有这种定位,把各个方面含混地搅在一起去评价,往往会让评价失去依据和科学性。一个评价单元中老师心里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那么评价就不会随波逐流。
2.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对于儿童来说,正处在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从2岁到12岁,每一年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上课一定要有一个定位,考虑到儿童的年龄与认知特点、接受能力进行有效评价。这是更深层次的定位。我认为,定位越明确,美育评价的质量越好。
美育评价要有一个“幅度”
在实际的美育工作中,我们也要考虑到家长的情况。有些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会有一些功利性的想法,他们不是专业教育工作者,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必然,这就需要专业的美育工作者去引导,让孩子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而不是过多地控制、甚至扭曲孩子的成长过程,让他们的天性受折磨,背负太多的压力。
一般情况下,家长希望看到教育的“结果”。对于我们来说,一方面要照顾到家长已有的看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自己培养的节奏,这就需要一个衔接。因此,对儿童要有一个“幅度”的评价把握,即第一节课是什么样的,第七节课达到什么样,中间二三四五六节课,每一节课有哪些不同的进步。我们要向家长解读这么一个学习的幅度变化表现。儿童的每一点进步:哪方面变得更自信了;表达得更清晰了、更有意思了……给家长一个很清晰的解读,这点非常重要。
对教师的评价应以学生评价为基础
对教师的评价,要以学生评价为基础。对教师的评价,不能脱离对学生的评价而存在。比如,斯玛特的理念是陪伴、启发、引导、帮助,其核心是评价一个老师在美术课堂上如何教育好学生,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课堂表现。换言之,我们是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价老师的教学成果。
老师的不断学习很重要,通过不断尝试自己的做法、思考自己的问题,向最理想的目标靠近。理想与实践永远不会完全重合,但是我们需要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和不断自我实现的过程。
美育评价对人和文化的适应性
目前,关于美育评价有一些值得忧虑的地方。比如一些省份把艺术测评纳入中考分数,学生艺术不及格,会影响到中考成绩。这样的话,就容易出现应试追求,学生和家长会针对考试标准进行专门应对,而不是通过美育发展人的能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个性的自我成长。
在美育评价中,我们不能只看到最后的分数,也要看到每位同学各自的进步幅度。美育评价不能成为一个朝着统一等级结果追求的过程,而应该着眼于学生个体的成长。
美育评价也要有一种文化适应性,要与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相关。北京的孩子和山东的孩子生活环境不一样,存在着环境和习惯的差异。美育评价也要把握这种差异性,如果用一个尺子去衡量的话,就失去了美育评价最根本的,鼓励一个人进步、鼓励一个人发现自己特点的作用。
一是要有一个“幅度”的评价,二是要注意学生的生存环境对美育接受的影响,不要一刀切。只要学生有进步,只要学生通过艺术活动、创作体验变得更自信了、更愿意用艺术的形式去表达了,这就是美育对孩子的帮助,对他素养的提升。
美育评价让美育的过程更加有效
美育或者说艺术教育是育人的,美育评价的目的是让美育的过程更加有效。
理想的美育评价,可以让我们的课程设计目标更明确,让我们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方便,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知道他要追求什么。如果美育评价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这样一个沟通家长、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平台的作用,那它可能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而如果把美育评价固定起来,单纯地去要达到某个单一的、技术性的成绩时,美育评价可能就被扭曲了。
希望在斯玛特这个平台上,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互相交流、探讨,不仅可以在教学中落实斯玛特的教育理念,还能推出一个关于美育评价的科学的、随着时代而不断充实的,适应面比较宽的儿童美育评价体系。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