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育下一片蓝海,凭什么征服孩子?没有孩子会拒绝拼装模型,而且每个孩子都希望拥有一个自己说什么,它就做什么的“听话”的机器人。而机器人,并非普通的拼装模型,机器人,拥有和人体相似的“大脑”,并且,这个机器人,完完全全,由孩子自己动手创造,从搭建,到赋能,每一步,都由孩子亲自参与。拼装单件,组成了机器人的“肌肉和骨头”,可编程控制器、电动马达、红外感应器,赋予了机器人“灵魂和意识”。
孩子可以通过编程,输入指令,使机器人完成设定的动作。
欧美思机器人教育认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被激发出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因此,机器人教育,也成为了家长眼中,孩子需要参与的教学活动之一。
事实上,激活机器人的,是孩子的想象。
不少家长孩子,也被这场卷入其中。
人工智能都要来了,还玩什么布偶?遥控赛车也不必玩了,太low了!
孩子们只能哭丧着脸,眼巴巴地看着家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扔了。
机器人,就这样闯入了孩子的生活,占据了孩子的玩具乐园,机器人教育,占据了孩子的课后玩乐时间。没想到的是,本该撅着嘴巴说“不”的孩子,却在经过头两天的适应期后,异常高兴的接受了这样的待遇。
为什么机器人能按照你的想法活动?
因为机器人配备了灵敏度极高的红外线感应器,能够探测各种物体,你只要通过编程引导,它就可以给出任何你想要的反应。
机器人,应当成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机器人教育,在国内兴起不过几年,但是,却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孩子所接受,成为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协调能力的教学启蒙类课程中,最受欢迎的选项。
根据欧美思机器人教育的课程,学龄前的机器人教育,应该这样开展:
3—5岁:三维积木搭建为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5—6岁:三维积木搭建,学习物理机械知识。
让孩子们早早体验基础学科的神奇和乐趣。
在搭建的过程中,孩子能学习并运用数学、物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
机器人课程需要团队合作,但并不仅仅是告诉孩子“要合作”,而是让他们体会到“为什么需要合作”。团队精神,是一种包容精神,是超越一切技艺,最应该被孩子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