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做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实际上有很多误区

在由硅谷机器人教育品牌ROBOTERRA主办、哥伦比亚大学及斯坦福大学校友联合发起的“2018机器人教育国际峰会”上做了《互联网+时代,对机器人教育的几点思考》主题演讲,他表示在国内有一千多家机器人公司,实际上真正做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实际上有很多误区。

 

  什么是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最核心的,是实现它的自主控制。

 

  这需要机器人,对环境感知的能力极其强悍。

 

  在这里,需要将智能机器人,与一般的机器人相区别,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差异。

 

  一般的机器人,只具备编程能力和操作功能。

 

  而智能机器人,则具有环境感知、运动和思考等能力。

 

  比如,去年出来的索菲亚,这种仿人形的机器人,就是从一般机器人向智能机器人过渡的一个典型代表。

 

  索菲亚,能够跟人实现交互、简单的对话,这已经让其成为无人不知的“网红”了,很多人为她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所疯狂。

 

  虽然是说人工智能、机器人,但是刘波先生还是强调了“互联网+”要实现两个目标:

 

  1、消费升级

 

  “互联网+”这一观念,早已被大多数人所知,就是互联网+各种传统行业,信息技术作为两者之间的纽带,由此产生新的商业形态。

 

  “互联网+”,对消费者来说,实现了消费升级。比如,打车软件、电子支付。不仅快捷,而且便利,甚至还有各种优惠。这就实现了消费升级,可以基于移动互联网给消费者带来价值。

 

  2、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的转型升级,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的优质服务。

 

  国家之所以提出“互联网+”的战略,就是要企业在不背离商业本质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产生有价值的信息。“互联网+”,并不是颠覆行业,而是让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能够出现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实现智能机器人两个重要方向和要素:

 

  1、不同情境下的智能机器人

 

  打个比方:陪伴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的定位应该非常明确,对三岁以下的孩子,陪伴机器人应该能够跟孩子做简单的游戏,简单的交互,比如,孩子对机器人打招呼,机器人能够做出回应。对三岁以上的,机器人应该有语言交互功能,这对机器人研发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应该定位为三岁以上的智能机器人,三岁以上的儿童是需要有语言的交互能力,这样对机器人研发技术上的要求比较高。

 

  不过,目前已经研发出了语音交互、语音识别技术,要实现上面这些要求,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2、“互联网+机器人”

 

  从C端产品意义来讲,它实际上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通过提供内容服务、功能升级来让智能机器人成为移动端的流量入口,进而构建出一个商业生态。

 

  那么,该如何定位“机器人+教育”呢?

 

  刘波认为,“机器人+教育”重点是:细分差异。

 

  1、机器人教育公司定位差异化。不是所有的机器人教育能够如欧美思这样,能提供3-18岁的包括机器人、编程、创客、竞赛等等课程在内的,全方位的教学服务。所以,机器人教育公司,要有自己明确的定位。

 

  究竟定位于竞赛,还是定位于学龄前教育?这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教研实力来做出抉择。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机器人教育提供了数据基础,实现了不同对象之间的互联,能够让机器人更好地为人服务,有了大数据,数据都可以在云端进行使用、计算、存储。

 

  2、中美教育方式差异化。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欧美思发现,在中美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说得笼统点,美国学生自学能力、自主开发能力较强,中国学生基础扎实,但是自主开发能力,动手能力要差一些。

 

  因此,在机器人教育上要因材施教,不同类型的进行探讨,进行差异化的教育。

 

  3、美国授课模式的差异值得借鉴。

 

  中美教育体系下,老师的授课方式不一样。美国老师课堂基本上是随意化的,重点强调的是课下的思考,独立思考,实战的东西非常多。中国基本上授课模式是中规中矩,学生特别希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是中美教育体系下产生的差异。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产生的中国学生,偏向应试,不适应于未来发展,所有,机器人教育的授课模式,如欧美思创想家,是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