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育主要是面向3-18岁的青少年,所以在课堂模式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能力定位,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传播知识,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老师如何上好机器人课呢,下面说说提高机器人课堂质量的6大窍门,希望对大家有用。
1、玩中学、学中玩,将难懂的知识通俗化
对于学习机器人教育的青少年甚至儿童来说,机器人太深奥的东西是很难懂得,而机器人教育具备科学性和趣味性,对于爱玩的孩子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玩中学、学中玩,对浅显的内容,通过实践深入开掘,揭示其内涵,而将难懂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阐释,鼓励孩子亲自动手探索提高学习能力。
2、成功的教材是课程有效的有力保证
机器人教育非常注重课程体系的研发,这意味着教材必须要精准、易懂、有效。这样,课堂上老师才能依据机器人教材为“本”,进行加工提炼,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延伸拓展;学生也能通过“课堂教学+教材”轻松理解课程知识。讲出教师自己钻研的心得体会,独到之处,要有见地,有升华处,从而引导学生达到新境地。
3、难易结合、激发潜能
难度适当,才能激发学习机器人的兴趣,难度有挑战才能刺激智力的发展,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在科学的知识海洋中探索,在机器人教育的学习路上快乐成长成才。
4、夯实基础
积累知识不要因为现在的机器人竞赛风气,而重奖项轻知识,一味按照竞赛的体系去培养学生只会让他们错过吸取知识的最佳年龄,基础不夯实,当孩子在其他方面运用机器人知识使,不会举一反三,并未学到机器人教育的精髓。机器人竞赛是一种验证机器人教育学习效果,锻炼机器人实践操作能力的方式,而“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博大方能精深,只有把基础知识打厚打实,才能使学生学深学透,更好地在机器人竞赛上一展才能。
5、好奇心引发孩子的求知欲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授课一开始就应提出一个鲜明的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以引起矛盾,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引起孩子的注意,逼使并诱导学生的思维“入路”。然后再进行讲授或谈话、演示、实验等等来解决矛盾,答案可以多样化,充分延伸孩子的思维深度,提高孩子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等
6、具体问题抽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孩子的知识接受能力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对于第一次接触机器人教育的孩子,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以实践操作为主,不要过分让孩子读背理论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好,记得也会更牢靠。
对于具体的内容,老师可以要加以综合、归纳、概括,帮助孩子举一反三掌握其规律性。对于抽象的问题要加以分析、解剖、比较、举例、演示、实验,具体化为世纪学生知道或能感知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