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南方大部分城区学龄儿童的入学年龄有所变化,即6周岁入学。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南北儿童的生长、发育、成熟自然存在差异,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尤其是零岁教育、早期教育的普遍重视,使婴幼儿的脑发育更迅速,智力发展更突出。所有这些都为儿童入学,接受全面、系统教育奠定物质基础。在这种条件下南方地区儿童入学年龄的提前和北方部分儿童的早入学实属正常。但是,把提前入学作为一种风气,一种社会时尚,形成一股潮流,那就应当做进一步的分析了。
不错,重视教育,应先从娃娃抓起,但是许多家长误认为早入学是早教育的唯一选择。儿童提前入学一年者有之,二三年者亦有之。家长们均以早送子女入学为己任,似乎提前入学可以换来许多早慧、聪明的溢美之词,于是乎,涂改户口,虚报年龄之风席卷许多家庭、学校、派出所。孰不知不恰当的提前入学,不仅难以达到家长们预想目的,相反却会带来诸多的负面效应。
第一,从生理方面来看:
不适当的提前入学会损伤儿童的有肌体。有的家长把早入学的论据,归结为国外儿童大多为六岁入学。但家长们并不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条件及学校课程设置等情况。国外许多学校之所以让子女早入学,或是为了减轻家长负担,便于工作,或是为了享受一定的社会福利,尤其是国外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与我国有很大区别。
以德国、美国为例:在德国,6月30日以前出生满6岁的儿童在8月1日可以进入小学接受基础教育,共6年,然后是5-9年的中等教育,就初、中等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看,德国比我国时限长。德国小学一年级的周教学时数为19-20课时,一年级结束时学会所有德语字母,会1-20以内的加减法。在美国,小学三年级以前仅学百以内加减法,儿童在学校学习、游戏各半(半小时上课,半小时活动),教学要求也十分宽松,教学内容可由师生临时决定,如果学生们都提出要休息,那么数学课就可改为"睡觉课"。而我国小学一年级的周教学时数在28课时左右,主课占70%以上,除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外,还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常用汉字400余个,大中城市中的许多学校每周加2-4学时的外语,大部分学生都要上1个专项班,有的个别学生要上几个专项班,他们不但没有玩耍、自由活动的时间,就连睡眠时间也无法保证,学习负荷远超出国外儿童。
众所周知,6、7岁时期是儿童身体快速生长时期,这既是一个生长高峰期,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期,因为短时期的快速生长,使血液循环、骨质钙化、神经系统的发育变得相对脆弱,过早过重的学习会使上述矛盾加剧,导致或直接阻碍有肌体生长,或是促使有肌体畸态生长。近视、驼背、神经性头痛、抵抗力低等现象的出现,与此不无关系。所以,不适当的早入学会给孩子、家长、社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值得特别注意。
第二,从心理上看:
不合时宜的提前入学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人的心理发展是通过内外环境矛盾运动及主体对矛盾的解决而实现的。即外部环境提出客观要求,使主体原有的心理平衡出现倾斜,产生矛盾运动,后经个体努力,解决矛盾(即解决了客观环境提出的问题),达到心理的新平衡,心理向前发展。但是如果儿童过早入学,其生理、心理发展均未达到同级标准,学校、教师提出的要求对于他(她)们来说,变得过高、过难,儿童内心世界虽然也存在矛盾运动,但经过个体努力仍无法解决,矛盾不解决,心理不发展。这样早入学根本不会带来什么早慧,而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经常性的不能解决问题,内心充满矛盾,往往使儿童产生挫折体验,导致自卑或对教育、学习的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