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往往会呈现那些状态,下面随笔者一起来看看,希望能帮助即将有小孩进入小学或已正在进入小学的家长朋友。
适应良好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强;听课习惯好,注意力比较集中,发言积极;作业工整、漂亮;情绪稳定,努力执行老师发出的各个指示,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这类孩子接受老师反馈回来的正面信息就会比较多。比如:作业本上小星星多;老师经常给大拇指,看到他们就点头、微笑;同学经常投来羡慕、佩服的目光,都喜欢找他们玩,喜欢和他们做朋友。他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学校,越来越喜欢老师,越来越喜欢学习,开始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期。
适应一般的: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能按老师的指令行事,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情绪比较稳定。但是,他们一般都比较淡漠,比较被动,表现不够积极,把学习当成迫不得已的任务。
不适应的:1、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少数孩子会通过哭闹的方式调节这种不稳定情绪,也有少数孩子试图通过哭闹以达到不上学的目的,甚至有孩子会找老师的毛病来推卸自己的责任。2、依赖性太强,离开了幼儿园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离开了家长全方位的关注,出现入学焦虑倾向,少数孩子甚至会胡搅蛮缠,要求家长陪读。 3、缺少耐心,坐不住。有的表现为: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摸摸那;有的表现为:不停的东张西望;有的表现为:寻找各种借口离座;还有的孩子甚至无视课堂纪律擅自下座位,到处跑动。 4、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听不清老师的话,或者听一半,漏一半,或者断章取义,有些孩子还经常弄不清老师布置的作业。 5、缺乏自信,害怕学习。原因多数是智力发展比较弱,学习能力不足,或者是知识积累不够,跟其他小朋友比起来,感到没面子,很自卑。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家长带来很多烦恼,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阻碍。很多家长会把责任推到孩子的身上,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努力、不聪明、不愿吃苦、对学习不感兴趣等等。这些认识肯定是错误的,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验都已经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是不要求进步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能够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教育和引导。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原因主要是由小学与幼儿园存在的客观差异以及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所以,我今天要和各位分析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小学与幼儿园存在的客观差异:
1、生活节奏的差异。
幼儿园在作息时间上相对地宽松和灵活,起床晚了、吃饭慢了迟到时间再长也没关系;夏天人容易困倦,中午可以睡到两点半;课间活动时间很长,可以尽情玩耍,一次乐个够。进入小学以后,学校要求就很严格了。在校时间长了,早晨上学时间提早了,不能睡懒觉,不能拖拖拉拉,不能随便迟到;中午午睡时间取消了;学习活动安排更紧凑了,每一个具体的时间都有具体的事情,比如:下课10分钟要收拾好上节课所用物品,按课表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要上厕所,要喝水,然后才能玩。上课要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要听、要想、要说、要读、要写、还要背, 每一个环节都要去参与,否则,就会落后。如果家长没有提前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训练,部分孩子意志比较薄弱,就会产生不适应现象。
首先,小学的教室不像幼儿园那样色彩缤纷,充满童趣、充满温馨的气息了,不那么吸引孩子的眼球和心灵了,取而代之的是严肃的黑板、宽大威严的讲台、一排排格式化的排列整齐的课桌椅,使孩子多了一些紧张感。
其次,陌生的校园、陌生的教室、陌生的老师,还有陌生的同学,在给孩子带来新奇感的同时,也给一部分孩子造成情绪上的焦虑和不安,特别是那些对家长的依赖性比较强、交往能力比较差、性格内向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
3、学习内容的差异。
幼儿教育又被定义为启蒙教育,这个时期是以智能的开发为主的,注重身体、生理、心理及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因为没有硬性的要求和考核,老师比较宽容,孩子即使表现得弱一点、落后点也没关系。这个时期,无论教材还是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极强的,很容易学,孩子也爱学。到了小学,大量的文字、数字和符号代替了图片,学习内容难度加大,不断的还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还有区里、市里的调研考试。有考试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压力。由于遗传、早期教育以及孩子发展的差异性等因素,有一些孩子虽然没有生理上和智力上的缺陷,但是他辨别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的能力很差,或者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很差,或者视觉、动觉的协调能力很差。这些都会导致听课、做作业等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使孩子在新的群体中不被认可,在新的环境中产生受挫心理,从而导致对学校学习生活的不适应。
4、学习方式的差异。
首先,学校的教学活动不再以游戏为主,而是以学习为主。强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听、说、读、写、计算、应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刻苦精神。其次,进入小学以后,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强调班级体的统一,特别是在规范、要求和教学进度上更是强调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孩子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一定的作业。有的孩子可能会有点惰性,有的孩子可能动作慢一点,有的孩子可能基础差一些,有的孩子可能自控能力比较弱。如果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态度过于严厉,孩子就会感到孤立无助、害怕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
5、师生关系的差异。
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的,孩子除了学习外,吃喝拉撒大事小事都可以依赖老师。而小学老师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对孩子的关注大大减少,课间孩子自己分配时间,自己参加活动、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问题。孩子会明显感觉到小学的老师没有幼儿园的好,没那么亲,没那么喜欢他了。孩子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陌生感、紧张感,甚至焦虑感。
6、儿童心理的差异。
心理的差异一方面是由以上的一系列差异导致的,另一方面说到底就是压力的变化造成的。我们曾多次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进行过访谈,发现很多孩子对小学的学习既期盼又害怕。他们期盼的是进入小学以后可以认识更多的小朋友,了解更多新鲜的事物,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害怕的是学校和老师的要求会不会很严格?新同学好不好相处?学习任务重不重?还有没有时间玩等等。如果家长引导不当,孩子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我曾见过一位母亲在带孩子报名的时候,对孩子说:"上小学不同于上幼儿园了,每个学期都要考试。你可要好好收收心了,要好好学习,争取每一门功课都考100分。"孩子听了,非常惊讶,接着便大声嚷嚷着:"我不上学了,我不上学了。"原先对学校的憧憬一扫而光。这位家长在孩子还没出发时就给孩子背上了精神包袱,使孩子产生了恐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