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爷爷奶奶成了幼儿教育的“同盟军”?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幼儿满地跑的同时,这句顺口溜也在民间流行起来,虽是调侃,却是一针见血地揭露隔代教养普遍存在的问题,言外之意的讽刺,是我们该直面解决的教育恶象。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社会近六成的家庭对幼儿实行隔代教养模式,这其中不仅是父母对孩子幼儿成长的缺席问题,也是幼儿园在隔代教养对幼儿接受教育消极影响中必须攻克的难题。
经验育儿时常违背科学规律
你是否也遇到过下面几个熟悉场景:
案例一:
阳春三月,小朋友们穿着单衣玩得欢,宝宝A裹着厚实的花棉袄,都捂出汗来了。幼师提醒A奶奶衣服不宜过厚,A奶奶护犊子却说:“哎呀,天气多变,我生怕娃娃着凉啊,穿多准没错。”
案例二:
B外婆认为“爱之深,责之切”,所以每次接B宝宝时总喜欢数落两句。在语言区,宝宝看着绘本流畅地讲出了故事。幼师鼓励他向全班小朋友讲一讲,他却无论如何都不吭声。经耐心询问,宝宝才嚅嗫道:“外婆说要低调,不能在班上出风头。”
案例三:
C爷爷秉承“顺其自然”,对C宝宝的教育也很佛系:“学得好就学,学不进去就不学。”虽然不强迫式态度让幼儿没那么大压力,可他对外却总拿C宝宝和别的小朋友作对比,变相打击宝宝自信。
以上三个场景的切换正是生活个隔代家长的典型教养方式,一一对应就是溺爱式、压制式以及放养式。如果你细细观察,这三类幼儿在幼儿园中无一例外都存在发展障碍。
A类宝宝在园表现得格外骄纵,我行我素;严苛的教育方式让B类宝宝胆小怕事,不敢表现自我;而放养式的C类宝宝,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习惯都较差。
而这些隔代教养背后,是教育观念的自我扭曲。老一辈家长的教养方式靠经验,自己以前怎么被教育的,自己怎么教育孩子爸爸妈妈的,这些看似“成功”的教育经验让老一辈家长自信满满。
可恰好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遮住科学育儿的规律,不但让幼师们难以矫正宝宝陋习,进行正确的教育,同时也让幼儿身心不能正常健康发展。
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将祖辈家长的育儿方式,从经验层面扭转到科学层面,是我们幼儿园最核心的任务。
打通两条通道、三个阶段
祖辈家长的教养惯性,往往让幼师难以介入对幼儿的正确教育。因此,解决隔代教养家长的观念问题,可以采用“两条通道”——“三个阶段”。
“两条通道”,即“祖辈家长—幼儿园”的问题反映、效果反馈通道,鼓励祖辈家长把问题反映到幼儿园,同时把幼儿园指导的效果再反馈到幼儿园;第二条通道即“幼儿园——祖辈家长”的教育指导通道,就是幼儿园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用到祖辈家长身上。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祖辈家长的隔代教养问题由教师收集、梳理、分析反映到幼儿园;第二阶段幼儿园为解决问题,由教科室主持成立隔代教养家庭指导工作组,再通过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等形式,将教育指导落实到祖辈家长群体;第三阶段祖辈家长将接受教育指导的效果再次反馈到幼儿园,作为进一步开展隔代教养指导工作的依据。
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行动研究解决实践中问题的思路。将隔代教养这个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变得可操作、可落实。对幼师来说,能把家长搞定,那事情也就成功一半了。
有计划开展集体培训与个别指导
首先着眼于通过集中培训指导,帮助祖辈家长提升教养幼儿的水平。可以在幼儿园内开设以“隔代教养”为主题的讲座在家长学校的系列课程中。
在开讲过程中,在较轻松的氛围向祖辈家长呈现一系列隔代教养方式不当阻碍幼儿后继发展的案例。比如因过度溺爱导致幼儿太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融入小朋友圈子。
强调这些案例并非是在祖辈家长群中造成恐慌,而是引发他们思考,通过对比,反省自身的行为。
案例过后,肯定是方法教学了。
针对对隔代教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幼师具体的科学的指导。在会上如果存在一些比较固执、问题比较突出的祖辈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家访、咨询、三方会谈、结对指导等形式的个别指导,对已有问题逐个击破。
隔代教养问题不容小觑,视而不见,祖辈家长会成为幼儿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严厉对待,“爷爷奶奶们”将会成为幼儿园教育忠实的“同盟军”,你会怎么选呢?
喜欢认可我们的话,可以点击右上角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哦~
国才幼教研究中心
构建AR/VR幼儿智慧教学新生态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