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大脑的影响,从襁褓期就开始了,因此幼儿教育很重要,晚饭过后,带着小孩子来到附近的公园遛弯,这时候的公园可热闹了。巧遇隔壁老王,于是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起家常,也不知怎么的就聊到了襁褓期的生活经验重要吗?对这个问题我很是感兴趣。于是遛完弯回来,通宵查阅了相关资料,现整理出来跟大家分享。
襁褓期的生活经验重要吗?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在争辩先天或后天论了,大脑是环境和基因互动的产物:基因像盖房子的蓝图,每个人大脑中梭状回的位置相差不到几毫米;后天的经验像室内装潢,每家都不尽相同。
梭状回
梭状回负责多元素的整合,除了整合人脸,它还负责整合文字、识别颜色、简单的物体分类。
查到有个实验,说凡事经过大脑必定会留下痕迹,特别是新生儿会把看似无关紧要的生活经验保存下来,从而影响大脑功能分配。
实验者扫描从小被美国家庭收养的韩国孤儿,看他们小时候经验的影响。
结果发现,他们的语言区、高级认知功能区块都与美国本土的孩子一样;但是一岁还不会说话前,便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孩子却有差异。
中文是声调语言,对西方人与韩国人来说,四声是物理音,在右脑处理,但是对我们来说,四声是语言的一部分,在左脑处理。这些在襁褓期便被领养的孩子,他们听到四声时,左脑的语言区活化起来了,表示一岁前的经验已经让他的大脑知道这些四声的差别很重要,它代表着不同的语意。
大脑对环境,尤其跟生存有关的敏感度,这么早期就开始了,实在令人惊讶,也突显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者给大学生们看60张欧洲风景明信片,他们只要看就好,什么都不必做。
第二天请他们再来看120张,但是要从中区辨别出哪些是昨天看过的,哪些是没看过的。实验结果是学生回答的正确率竟高达78%。要知道这些明信片很多是教堂的风景,非常相似。也就是说,随便看看,大脑也会留下相当深的痕迹。
因此,孩子每天接触到的环境就很重要了
有些负面影响还待探讨,例如最近有神经学家发现现在过动或注意力缺失的孩子越来愈越的原因之一,是电玩游戏动作和画面的节奏都很紧凑,这会影响孩子大脑理解外在世界运作速度的“内在节拍器”发展。当开始出现注意力缺失的问题,表示孩子需要和人以正常的速度互动。
大脑对环境的敏感度我们现在知道的还太少,有些影响是好是坏还待时间来告诉我们。
为人父母,我们有责任给孩子提供一个干净安全、积极向上的生长环境,更不要贪图一时方便用3C产品作保姆,以免将来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