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去早教班,哪些早教的核心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否清楚“早教班”和“早教”是两个概念,很多人在问上早教班值不值的时候,其实他们问的是:“其他孩子都在上,我家孩子不上会不会落后?”这背后体现的是很大的认知误区,或者说大部分早教中心宣扬的“偷换概念”(因为这样大家才会去上早教班)。
早教,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每个学龄前孩子都需要的启蒙。但早教班只是实现早教的一种场所,换句话说,在家能早教,去幼儿园能早教,去图书馆能早教,去公园也能早教。这下场所没有高下之分,关键还是大人的理念和引导的方法。
如果你还是不能很好地区分这两个概念,就先别急着带孩子去上早教班,而是先自学一些基本知识,比如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心理发展特点等。不然你带孩子去早教班,只会让自己增加焦虑。毕竟早教中心是一个“别人家孩子”相对密集的场地,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家长的“玻璃心”就会被无限放大。
进行早教最好的环境,一定是轻松、无压力的;进行早教最好的的老师,一定是心态平和的父母。处处比较、时时焦虑的父母,注定没有办法进行高质量的早教。
如果不去早教班,哪些早教的核心精髓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不管是去早教班,还是在家启蒙,早教的核心不是去学什么,而是发展身体(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等)和感官方面的能力。关于这一点,不少早教中心其实也是忽略的,因为家长都觉得花了钱就一定要学到什么,不然就不值得。所以很容易促成早教班的功利化。
学龄前儿童身体和感官的开发是最关键的,很多孩子上学后慢慢显现的问题,其实可以追溯到之前的早教开发不足。比如,有的孩子总是粗心,也许是小时候的追视能力没开发好,从来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观察;有的孩子握笔姿势很难纠正,也许是小时候手腕和肩膀的力量没有锻炼好。
因此,不要急着去追求“产出”的那些招数,而是花时间去看看孩子相关方面是否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读绘本读不完没关系,但当孩子专注某一页时,有没有学会用眼睛观察画面,才是关键;画画时画得乱七八糟也没关系,但孩子握笔的姿势是否正确,坐姿是否端正,却很重要。
对于学龄前的任何早教启蒙,都不要追求快,而是扎扎实实地把基础打好,让“土壤”准备好,这样今后的“种子”才能健康“发芽”
社交启蒙要跟上,这里谈的社交启蒙有两个层面:第一,是让孩子觉得和其他人待在一起是舒服的,从而慢慢脱离父母的陪伴;第二,是让孩子慢慢具备应对小小社交冲突的能力。这些东西非要去早教班才能学到吗?并不是,只要家长有心,完全可以创造很多在家早教的机会。
一周一两次的早教班,无法在孩子身上产生什么质的变化,拉开孩子之间的差距的,从来不是有没有上早教班,或者上了几个早教班,而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日常的浸润。
再好的早教中心,带给孩子的也只是一个火苗,如果不善于利用,火苗很快就会熄灭。但如果父母愿意把火苗植入家庭,去点燃孩子心里的那把火,这才是真正的早教。
真正的早教,不是某时某刻正襟危坐地学习,而是每时每刻的润物细无声。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育儿就是每个家庭所做的一连串选择促成的结果,而去不去早教中心只是众多选择之一。我曾经也纠结过,但后来我发现,我之所以会纠结,其实就说明怎么选都差不多。这个过程让我明白,做出选择后就不要再患得患失,而是最大化利用好这个选择。
已经给孩子报名参加早教班的家长,要珍惜这段经历,不是要求孩子,而是要求自己多学一点儿;
不想给孩子报早教班的家长,也别焦虑,自己多学如何在家陪玩和启蒙。
任何的值得,都源于我们的行动和改变。去不去早教班,差的不是钱,而是我们的思考。好在如果你已经开始纠结,就说明你已经在思考了。不管怎样选,请时刻记得:只有父母(不是早教班)才对孩子负责,而任何选择都可以通过不断努力来达到最优的效果,没有白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