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机构招生存在的一些误区

  正确的招生方法能够招收到更多的生源,相反不好的招生方法往往难以招到较多的生源,下面我们来看看教育培训机构招生存在的一些误区,和大家都了解沟通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校长还有机构的运营者。

  误区一:鲜有论证,盲目冒进

  民办学校的招生完全不同于公办学校,更不同于企业,商店对产品的营销、推销。民办培训机构要求学校在广泛调查、分析家长,学生的“择校”需求,了解、熟悉“生源大战”的市场竞争规律的前提下,构建自己的办学优势,推出本校的服务“亮点”,采用“小步走,不停步”的稳扎稳打策略。

  误区二:外行指挥,理念错误

其一丝毫不懂教育规律的投资方非要亲临招生前线,坐镇指挥;或派亲属掌握招生办学大权,让请来的校长当“花瓶”。于是乎,他们用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购买土地,推销某一种“新药”的理念去制定招生策略。如请某某领导为校题词,建校剪彩,视察;甚而荒唐到了请某某著名歌星,演员到校造势,全然不知家长,学生并非为了提拔或消遣,而是在理智的“择校”,其关注的要害是是否真正的专家办学,名师执教,优苗云集,教学可靠,质量优秀。

  其二抱着“商场如战场”的旧理念不放

将竞争的成功建立在对手失败的“沙滩”上。于是乎与其它民办校大打价格战、广告战,不惜血本的“挖生源”,甚而时不时在招生宣传中诋毁兄弟民办校,最终结果往往是几败俱伤。事实上,随着相互依存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纯竞争观念已明显落伍。资源共享,通过有序竞争完全可将民办教育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民办学校之间在招生中存在竞争,但更需要的是合作、自律与和谐,就像著名的银行家勃纳德·巴雷奇所言:“你并不需要熄灭别人的灯光以使自己明亮。”

  误区三:急功近利,缺乏战略

民办校招生中极易陷入的误区三是:没有科学的办学管理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而是心态浮躁和急功近利,过分追求眼前的利益和虚名。

  表现之一是为了展现校园的人气,毫无持原则的追求学生的数量,美其名曰教育思想端正——有教无类。简言之来者不拒。这就为日后的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品牌的打造种下祸根,埋下隐患。笔者曾到这种招生理念下的学校去看望老朋友(校长),朋友陪笔者途经亨学楼,楼上竟扔下爆竹,爆竹声声震耳欲聋,朋友红着脸进行了解、干预时,楼上十余学生竟哈哈大笑,全然不睬。坚持了不到半年,朋友最终选择了辞职,拂袖离校。一般而论,自创的民办校,无历史积累、无办学成果,无诱人品牌,天生脆弱,极需呵护。

  表现之二是为了争夺优生,早出教学业绩而不惜血本,全然无总体战略设计和经济头膻。如嘉好学校在后期每年免学费、免杂费食宿招收数十名优生,高考成绩倒还看得,投资人主名占尽,但学校办学资金链条严重断裂,最终走上拍卖道路后,政府还承担了这部分学生大量费用,变相为投资人承担了债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