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聆听优美的音乐,音乐中丰富而优美的旋律及节奏感,便会自然地融入宝宝右脑中,使其在日常的说话、用词、作文,甚至表情都会自然地流露出优美的节奏旋律感,因此,有选择、有计划地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对宝宝成长后的气质、人际关系、情商等方面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从胎儿时期,宝宝实际上就可以接受音乐熏陶了,经历音乐熏陶的孩子在出生时具有手指放松,听力灵敏,眼睛睁开等特征。小孩子早在3岁时就能开始正规的音乐训练了,那个时候学习音乐的大脑回路已经成熟。
宝宝有必要上音乐课吗?
父母缺乏的不是教育理论,而是教育方式。多数家庭并不具备音乐背景,无法像音乐专业认识一样教孩子音乐,音乐课正是帮助父母学习如何像音乐家一样教孩子音乐课,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最关键的是,父母会发现他们并不需要学习枯燥的音乐理论,对自己的音乐能力要求也不高,而且这一过程竟然还是如此的愉悦,上课的过程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很有趣的体验,对增进亲子关系也有很好的帮助。
而且,父母还可以将音乐课上学到的音乐游戏带回家,作为家庭娱乐的一部分;音乐课还为宝宝提供了一个自然的音乐社交环境,让孩子能够自信地用音乐在公众面前表达,也能让宝宝看见他最爱的人还有那么多同龄人都在音乐的带动下随心而乐,随乐而舞,宝宝自然会受到影响。
宝宝开始接触音乐课时哭闹,父母该怎么办?
他们可能在最开始时不愿走进教室,或者一进来就哭闹,这时不建议父母强迫他必须加入进来。如果他愿意,可以带着他在教室的周围活动,慢慢地引导他在前面的舞蹈环节或者乐器环节进入教室。也有的孩子就喜欢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别人。孩子对音乐的探索和学习是多感官的,虽然他只是在周围活动,或者只是静静地待着,但他的眼睛在看,耳朵在听。回到家里,父母播放或唱到音乐课上的音乐时,会惊奇地发现他竟然会跟着哼唱或者随着音乐摇摆!我会建议父母持续带孩子来,孩子是需要重复性、一致性来慢慢适应和学习的。过一段时间,孩子慢慢熟悉了音乐课环境,就能很自然地加入到音乐课当中来,并且会参与得越来越多。
音乐课上的很多歌都是多种语言的,孩子能听得懂吗?
其实从培养孩子音乐基本能力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语言、歌词,而是旋律和节奏。这是音乐最基本的元素,也是培养儿童用音乐表达能力的基础。小朋友可以哼对 “生日快乐”歌的调子,但不见得会完整准确地唱出歌词,这并不妨碍他获得音乐基本能力。在早期,过多强调歌词会干扰到孩子音乐基本元素的学习。音乐课上多语言的曲目,更多是从音乐的调型和节奏型方面做的选择,其次是从多元文化方面给孩子丰富的体验。我们并不强调英文歌词的发音或含义,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歌曲中旋律、音高、音强、节奏这些对比都会帮助儿童很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所以,并不需要担心孩子是否能听懂。
宝宝去参加音乐课一定要父母陪同吗?
父母带着宝宝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父母实在有困难,孩子亲近的照顾者陪同也是可以的。因为孩子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或者模仿来学习的,他最喜欢模仿最亲近的人,同时这些成人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就如我们平时所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自己本身要先热爱阅读。其实唱歌跳舞也是一样,在音乐活动中,父母的积极参与示范,将是帮助孩子参与音乐活动、进行音乐学习的关键,甚至决定了孩子对音乐的热爱程度。
音乐课每次只上45分钟,一周一次,带给孩子的影响充分吗?
每次45分钟的课程只是开始,父母要将音乐课带回家,把日常生活变成孩子的音乐课。在儿童音乐能力发展非常快速的时期,给到他们丰富的音乐环境。而且儿童的音乐表达行为更多发生在家里——和父母或亲近的人在一起。如果父母把“课程”带回家,放课上的音乐给宝宝听,和他一块重复音乐课上的游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表达也会非常频繁,而这恰恰就是培养他的音乐基本能力的关键。问题在于很多父母并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一起进行音乐活动,音乐课其实是在教父母,所以这45分钟的时间既充分又不充分。更重要的是要将上课和家里重复音乐活动相结合,从而真正培养孩子的音乐基本能力。(
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的宝宝还没准备好上正规的音乐课,也许可以让他上某种幼儿音乐班,那种音乐班主要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节奏感和自我表达能力。与练习音阶的方式相比,倾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感受音乐可能会让他更容易学会欣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