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质与形的区别,你知道多少

国学中质与形的区别,你知道多少?用语言描述事物的本质及属性,必须用最基本的具有概括性的字和词,如此才能在错综复杂中去把握事物蕴含的最基本的具有稳定性的含义。气、质、形、象四个字就是最基本的且概括性强的字。其中气与质、形与象的区别已在前面两篇文章中讲过,本文主要再讲一下质与形的区别。

说说国学中质与形的区别

首先说一下质与形的基本含义。质的基本含义已在前文说过,主要有三种含义,张岱年在其编著的《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认为质:

“一是指实际内容,二指有定形的物体,三指事物的本性或属性。”

形的基本含义也在前面文章中论述过,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外在的形状、形象,此中含义中不包含内在本性,二是指实际存在,指形体、实体。

说说国学中质与形的区别

明白了质与形的含义,再说一下二者的区别。

首先,当质与形对举的时候,形一般指外在的形式、形象;质指内在的素材、材料。

其次,在形与质的变化方面,情况比较复杂,或形变而质未变,或质变而形如一,或质变而引起形变,或形变而引发质变,其间变化或同一或相异,变化多端。如王夫之《思问录》云:“质日代而形如一,无衡器而有恒道”,就是指质变而形不变的意思。

再次,当形和质都指实际存在时,二者都可感知的,都具有可视性特点。世界中的许许多多事物都可以通过质或形诉诸人的视觉。比如方克立认为:

“形和质都是可以感觉得到的固定物质实体。眼能看见的是形,手能抚摩的是质。”(方克立·《论中国哲学的体用范畴》)

说说国学中质与形的区别

最后,形和质既指实际存在也可表实际存在的状态。《易纬》所谓:

“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这里把气、质、形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形和质都指实际存在,也表示实际存在的状态。质在形之后,“是较形更固定的存在”(《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形与质也经常联用,如“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崔憬·《周易探玄》),形质即指天地万物的实际存在。

因为在前面两篇文章中,已讲了气与质、形与象的区别,本文论述的又是质与形的区别,至此,对于气、质、形、象四个字中,只有气与形的区别没有论述,因此本文最后再简单说一下气与形的区别。当气与形都表实际存在时,二者是有区别的。方以智在其编著的《物理小识》中认为:

“气凝为形,发为光声,犹有未凝形之空气与之摩荡嘘吸。故形之用,止于其分;而光声之用常溢于其余。气无空隙,互相转应也。”

说说国学中质与形的区别

在这里,方以智指出气与形的区别:“形之用,止于其分”,形是有一定分界的,彼此是不连续的;而“气无空隙”,即是连续性的存在。至此气、质、形、象四字的区别全部讲完,不明白的读者可参看前面的文章的相关内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