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说话就一定是好口才吗,有些父母会认为,这样就是孩子的口才好。其实,这样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孩子不分场合地说话,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人来疯”甚至是“多动症”造成的,可以说,这和好口才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如果孩子总是话多,那么就有可能遭到他人的反感,久而久之,就没人想和他说话了。
蔡先生这段时间很苦恼,这份苦恼,就是由儿子小涛带来的。
小涛出生后,学会说话相对比较晚,3岁半以后,吐字还算清晰。后来蔡先生逐渐发现,儿子一个人玩耍时总是自言自语,甚至还喜欢给玩具娃娃讲故事。起初他和妻子感觉很欣慰、很自豪,认为这是孩子锻炼口才的最佳方式。
可是到了今年,小涛已经5岁多了,却让他们反而越来越担心,儿子爱说话成了毛病,老惹家里人对他产生厌烦。就连幼儿园老师都反映说,小涛上课时爱说话,以至于牵连其他小朋友也跟着犯错误,由于屡禁不止,老师希望家长予以配合引导,让儿子发挥其所长。可是不管蔡先生和妻子如何努力,小涛爱说话的毛病还是没法扭转。蔡先生不止一次对同事说,只要儿子走进门,脱鞋、看电视、吃饭、看图画书等,凡是映入他眼球的事,不是提问题,就是浮想联翩。一次坐公交车竟然和司机聊天聊得不下车,不停地向司机问东问西,害得司机差点出了意外。全家人都很担心,小涛将来成为一个只会动嘴皮的“废物”。
其实,孩子爱说话,只要在正常范围内,那么家人就不必多担心。但是如果像小涛这样,那么父母就必须注意了,这和好口才完全是两码事。
那么,孩子为何如此爱说话?归根结底,是因为孩子没有一个稳重的性格。具体就口才方面而言,孩子想拥有好口才,那么就必须学会倾听,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叫会说话。
所以,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养成一个稳重的性格。
要让孩子明白,和别人说话是为了交流,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别人说话或表达思想时,要让孩子耐心倾听,并且不会因为对方的想法荒唐而嘲笑对方,这是与人相处过程中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只有让孩子懂得了这个道理,孩子的口才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除此之外,有些孩子爱说话,是为了揭露别人的短处、说明自己的优秀。这个时候,父母还要告诉孩子,说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而不是要找出别人的缺点,所以倾听别人的时候不要有意去找别人的漏洞。这就是让孩子在倾听的时候心平气和一点,并面带微笑正视对方,伴随着对方的说话,不断地作出回应,这样才能让别人说得愉快。孩子听到的信息更多,知道该说什么,这样,谈话也就更顺畅了。
那么,父母具体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稳重的性格?
1进行一些倾听的动态训练。
听写训练:你跟孩子说一段话,让孩子把这段话写出来。先让孩子听正常语速的话,不宜随意减慢语速;随后重复一遍,可以适当停顿;最后再以较快的速度重复一遍,让孩子自己检查修正。
听后复述训练:给孩子讲故事,在讲之前向他提出要求,必须在听过若干遍之后,由他复述一遍,讲出来给你听,并鼓励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整复述故事。听问训练:要求孩子学会倾听问题和要求。比如,爸爸问儿子几个问题,之后让儿子复述这些问题,以判断孩子是否认真倾听,以培养孩子倾听时的专注度。
2.要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和氛围。
在你和孩子交谈的时候,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如果是在家里,那就要尽量将电视、收音机等音量调低或关掉,给孩子一个无干扰的环境。如果当你和孩子交谈的时候,孩子很兴奋,你可以给孩子几分钟的调节时间,让孩子定下神来。跟孩子说话时要尽量吸引孩子的注意,比如,等孩子来到你面前看着你的时候再说,或者你走到孩子身边慢慢说。聆听时,告诉孩子必须看着对方的眼睛,因为人们喜欢通过对方的眼神来判断他是否在聆听。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和孩子交谈,会使孩子逐渐养成倾听的习惯。
3.相机诱导。
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特别要注意运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启迪和提高。例如,爸爸妈妈带孩子上街玩,看到了别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别人讲话时插在中间吵个不休而受到批评,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喜欢他吗?”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4教给孩子一些倾听的具体要求。
比如,告诉孩子倾听时要专心,不能想着别的事情;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可以让孩子记下来,在对方发言之后再指出来,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再学会虚心接受,并采纳别人观点中好的部分。
通过这些训练,孩子就会明白,到底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该听,这样,轮到他自己说话时,别人才愿意聆听他的描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行为,孩子的口才不仅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出一个稳重的性格,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