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上世纪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嘴馋时想吃点鱼肉,便是极渺茫的奢侈,更何况工薪阶层工资普遍菲薄,经济拮据,就是吃皇粮的政府官员也多半囊中羞涩。那时月底借钱月头还的,大有人在。即使精打细算,也常捉襟见肘、窘迫无奈。长年累月不见荤腥,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只有春节时才能品尝到一点计划内的鱼、肉等佳肴。一般老百姓的生活都较清苦,早晚稀粥,搭着萝卜干、腌咸瓜、咸菜等,中午的主菜也大都是韭菜、青菜、冬瓜、茄子之类。
我那时在学校年年教毕业班,因工作繁忙,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做饭、吃饭,时间仓促,总共也只1个小时多点的时间,即便是蔬菜也无暇拣、洗,所以,最省时省力省钱,且有丰富营养的豆腐,就成了我家午餐桌上的首选菜、主打菜、家常菜,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吃豆腐。为了不使家人吃厌了,我便想着法儿,变着花样做“豆腐文章”。
不是自诩,我家的“豆腐宴”堪为一绝!不仅品种多样,而且色香味俱全,大人小孩也不见吃怕。我能做七八种花式不一、口味迥异的豆腐菜,故美其名曰“豆腐宴”。
先说“棋子豆腐汤”。顾名思义,把豆腐切成小小的棋子状,浸在开水里备用,把剁碎的葱末用温油榨出香味,再将豆腐捞出放进锅里,翻炒几下,放适量盐,加水烧开。时间不能烧久,否则豆腐起孔,既不好吃,也不好看,像老奶奶的脸颊,皱巴巴的。起锅时,放一点味精,这道菜便大功告成。其特色是嫩滑爽口,且晶莹剔透,看相极佳,葱花碧绿,豆腐雪白,汤汁清淡,鲜而不腻。
其次是“蟹黄豆腐汤”,闻其名,便能让你馋涎欲滴。其实哪有什么螃蟹,不过是美其名而已。将切好并氽过开水的豆腐和葱、姜末一起放进油锅里煸炒几下,再放少许盐、酱油、虾籽,加适量水,烧开后,将预先搅拌好的鸡蛋(1只足矣)投进去,用勺子搅匀碎,黄黄的蛋花浮在豆腐中,再淋点酒,勾点粉芡,加点香醋,诱人的蟹黄味就出来了,这便是我的杰作——沽名钓誉的“蟹黄豆腐汤”也。
再介绍一道极普通的农家平民菜——豆瓣咸菜豆腐汤。这道菜虽然粗俗,我却给它冠名为“扒饭香”,这是我家冬季几乎天天吃的下饭菜。严冬天寒地冻,蔬菜难长,那时还没有大棚长菜,农民长点菜不是冻死,就是干死的多。在那个物资短缺、计划经济的年代,就连大白菜也要按计划凭户口本供应。我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让家人常吃豆瓣咸菜豆腐汤了。这道菜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不中看,却中吃。做法也极其简单,将蚕豆瓣先煮烂,然后投入炒好的咸菜、豆腐,放少许磨好的红辣椒,加水烧熟后,再放点味精,即可。这道菜很开胃,吃在嘴里麻麻的,又爽口,非常下饭,三口两口,眨眼一碗饭就扒下肚了,吃得香喷喷的,故得名“扒饭香”。
还有几道以豆腐为主食材的菜,如麻婆豆腐、麻虾炖豆腐、芋头豆腐汤、蘑菇烧豆腐、黄豆米儿韭菜“育”豆腐等。说明一下,虽然黄豆要剥,韭菜要拣,但因是配料,用得少,也就费时不多。这些菜大家都熟悉,家庭煮妇都会做。
如今,国家富强,社会经济飞跃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每天可享受美食美味。家家餐桌上菜肴丰富,荤素搭配,注重营养,品种甚多,而且不断推陈出新。在困难时期吃的那些粗饭荒菜,不少早被淘汰,再无人青睐,或很少问津,已成为人们舌尖上的记忆了。
完
◆来源:原载《东台日报》(2019年12月18日),作者:包允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