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用儿语对宝宝说话好不好

  宝宝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吐字不清晰,例如在说“兔子”、“鸭子”、“吃饭”等词语时,可能开始会说成“兔兔”、“鸭鸭”、“吃饭饭”,很多家长也学着孩子的语言和孩子交流,有些家长认为这样可以和孩子增进感情,有些家长认为一开始就教给孩子儿语,等大了在纠正就非常难,那么用儿语和宝宝说话到底好不好呢?

家长用儿语对宝宝说话好不好?

  什么是儿语?

  “儿语”就是指现在普遍存在的跟宝宝交谈时的语言、语调、语气(也称为儿向语言)。一般来说,宝宝的语言都是纯朴,稚拙,有趣的。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父母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用儿语对宝宝说话好不好?

  父母学着用稚拙的儿语与幼儿交流,是想用孩子熟悉的方式与之沟通,从而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这种交流方式很容易与孩子亲近,也表现出一种平等。但是,父母不应该过多使用儿语。因为孩子是通过不断接收外界信息逐渐成长的,父母常常使用儿语,迁就孩子的语言习惯,可能会阻断孩子语言学习这一重要的成长通道。

  父母以成人的语言说话,就能正确反映孩子要学习的现实世界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和孩子一起外出,父母要把看到的一切用成人的规范语言告诉孩子。孩子长期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将会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世界,从而促进思维的健康发展。

  一旦孩子习惯了与用儿语来说话时,他们以后就很难摆脱儿语,稍长大些,还是用儿语来和同龄孩子说话时就显得很幼稚,听上去再也不觉得好玩了,这时候家长还要花上一定的时间来纠正孩子的儿语。

  因此,在与刚会说话的孩子交流时,千万不能顺着孩子用儿语来说话,更不能用儿语来教孩子,比如看见汽车过来了,不能对孩子说“看笛笛来了”,这是错误的。这时候大人要纠正并引导孩子来摆脱儿语,把规范的语言教给孩子,正确的应该教孩子这样说“汽车,一辆红色的汽车”,要强调你教给孩子的是“汽车”。以后看见汽车后,可以问孩子“这是什么?”让孩子告诉你这是汽车。相信在父母的正确教导下,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加强,儿语现象会成为过去。

  第一宝宝小编建议各位家长尽量用成人的语气对宝宝说话,少用宝宝的语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