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育该如何经营?该怎么扩大招生?

机器人教育该如何经营?该怎么扩大招生?针对这个问题,下面跟随笔者一起来看看,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关于运营。

  1、关于创业能力。

  在负责一家300多平方的青少年机器人培训中心运营之前,我只是一个酷吧机器人老师。所以很多除了教学以外的经验之外,我并没有其他方面的积累。比如我之前没有营销方面的积累,导致我们刚开业时,营销很多细节没有做到位,错失了不少招生时机。当然在其他方面,我也没有太多经验,比如团队管理。所有的这些个人创业能力的不足,导致初期机构运营非常困难。

  所以,一路走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是能理解一个刚入坑这行创业者的艰难的。而且通常这些创业能力的不足不是通过几场培训(即便培训很系统,很干货)就能提升的,更多的是要在经历中不断反思和学习中才能自我提升。培训只能锦上添花,但创业更多还是要靠自己。这也是我们经常对我们的准合作伙伴明确的一点。尽管如此,还是不少小白以为加盟一个所谓的品牌,经过所谓系统的培训后,自己就可以顺利操作起来(直到倒闭后才醒悟过来)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建议创业者在初期投入时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除了目前市场处于非刚需和小众市场这一客观因素之外,还有就是这个主观原因了---创业能力和资源。然而,我们很多时候,竟然天真地以为,某某人的项目成功,是运气好的缘故。哪不知,人家背后之前的积累和背后的各种苦逼。(而媒体通常喜欢只报道光鲜的一面)

  二、关于团队。

  1、合伙人。

  创业初期,我们其实是有几个靠谱的合伙人(价值观相差不大,能力互补)。当初我们也在会议上口头提议过关于股权落实的事项。但最终因为我个人在这方面的不成熟,没有及时地把股权落实到纸上,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导致错失了初期团队搭建的绝佳机会。

  而且当时另外一个准合伙人提醒我。说我的很多细节表现,让她感觉,我并没有把她当合伙人。我当时听了有点气愤地回复她:“我内心有把她当做真正的合伙人”但当冷静下来后,我向这位准合伙人真诚沟通和请教后,我反思,很多细节确实体现了我对其他准合伙人的不尊重。比如有些应该跟团队协商的事情,我擅自一个人拍板,没有跟其他准合伙人协商请教。(当时天真地认为这样节省时间)

  合伙人的事件对我促动很大,因为我觉得这件事不仅暴露了我当时创业能力的不足,也暴露了我人格上的不足。没有足够的胸怀、魄力和发自内心尊重他人(尽管在此之前,我还天真地在这方面麻木自信)so 创业,也是人格上的修行。

  所以,要是我再次创业,我一定会花更多时间找到前期合伙人,而且第一时间协商好股权,签订好股权协议,搭建好初期团队框架后再计划做事。

  2、日常管理。

  在日常管理上,作为一个初创公司,我们既然并没有严格地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直到我们后面增加了另外一个合伙人,他在这方面比我们都有经验,我们才逐渐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网上也很多关于公司KPI的各种观点,有说不要KPI的,有说要有严格的KPI的。其实,我们创业这些年的心得体会是,这个问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像我们这样的草根(没资本,没深厚的背景),创业初期第一目标是先活下来(想通过各种高大上门面忽悠投资的例外),比如关于核心业务,营销一定要有严格的可执行而且必须完成的KPI

  其实,经过严格的KPI后,运营状况不仅改善很多,而且团队士气也比之前好了不少。

  这也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前辈的那句经典-----通过不停地打胜仗是凝聚团队的唯一方式。

  3、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方面,我自己除了在合伙人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之外,在其他基层员工和中层干部管理方面也走过了不少弯路。这一点,特别要感谢我另外一个合伙人,他比我大五岁,连续创业三次,他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多建议并帮助我在管理上的成长。

  我把所有我曾经在团队建设上犯过的各种错误收集后,我自己总结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以下两点。

  1、没有让团队成员赚到钱。

  2、没有有效地帮助团队成员成长。

  以上两点估计也是员工自己衡量在公司的主要价值。

  其实,创过业的过来人都清楚,以上两点其实跟公司的利益也是一致的(打工的时候可能没有这种意识),员工自己赚到钱和得到了提升,对公司发展利益也有决定性地帮助。

  意识到以上两个错误后,我们开始针对性改善我们在团队建设方面的不足。比如每月给所有员工报销一本他自己购买的书籍。等等。另外关于团队建设,我个人建议大家看看《联盟》这本书---新时代雇主与员工的关系建设的典范。

  

机器人教育该如何经营?该怎么扩大招生?(二)


  三、关于市场。

  1、市场定位(已经存在的市场细分或市场缺口)。

  关于市场定位。我们也犯过严重的错误。首先,一开始,我们头脑中并没有市场定位这个概念(估计不少读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也没有深刻认识到市场定位在创业公司的重要性)。

  我们是后来才醒悟,如果一个团队在创业初期没有找准符合自己优势的市场定位,团队所做的一切很有可能就是闭门造车或者是南辕北辙。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很多,单是从市场定位的角度出发,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公司创业失败----比如一些不懂市场的技术控为主导的初创公司。

  找准市场定位后,我们的一切营销工作才更有针对性,以更好地做到精准营销。比如苹果公司的手机市场定位就是高品质,走高端路线,小米公司手机的市场定位就是性价比,走实惠路线。锤子手机(个人很喜欢的一个品牌)的市场定位就是国产高品质,重人性化体验。试想,如果小米公司如果当初的市场定位的是像苹果手机一类的话,小米公司能做到现在的规模吗?

  所以市场定位就像婚姻一样----结合自己的优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伴侣。(还没被满足的市场缺口)

  说了那么多,那么机器人教育行业的市场定位应该怎样定位呢?首先,在整个青少年教培行业,相对而言,我们的客户(学生的家长)主要集中在中产阶级且对孩子的教育意识比较前卫的这一群体。这是行业市场定位。这个大的定位要求我们大的市场定位不能错。另外,即便在这一大的群体中,又存在很多细分市场定位。有些家长可能在意自己孩子所上的兴趣班是否有高大上的环境,有些家长可能更在乎自己孩子上的兴趣班,机构教学和服务是否用心。

  结合自己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定位后,我们才感觉我们的营销工作才开始走向正轨。

  2、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的第一步是市场定位,通过不断的接触客户找到市场定位后。我们开始不断尝试各种营销渠道。当然,我们也不断通过营销效果和反馈,不断调整营销方式。

  我们在这方面也走了不少弯路,当然这些可能都是创业阶段必经之路。我们初期尝试过线上线下多种营销方式。最后通过对比,还是觉得地推+微信社群的营销方式最有效。而且其他营销效果的总和还不如这种。

  所以对于创业前期的营销,一定要快速试错中找到一种最有效的营销方式,然后集中精力将这种营销发挥到极致。

  3、关于对外合作。

  对于对外合作,也许跟很多初创公司一样,由于缺乏资源,希望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对公司有利的资源。我们初期也是这样的。比如积极参加各种论坛以希望得到对公司有一定帮助的资源。其实,经过各种各样的对外对接和合作后,我们发现,其实有些资源对公司并没有期望的那样理想,甚至不少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浪费时间。时间成本对于一个初创公司重要性,我想创过业的都知道。

  经过反思后,我们开始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自己的业务,而逐渐减少了产出投入比低的一切对外合作。

  四、关于销售。

  关于销售方面,我们也是通过不断在实践中优化和调整,最终形成一整套比较系统的销售策略、技巧、流程和话术。

  另外,我们之前没有把营销中的市场和销售这两个概念在工作中区分开来。导致有些营销工作没有很好的衔接。

  所以,后来我们自己总结,营销工作中的市场和销售其实可以用一条以时间为轴的线索串联起来(不知营销专业的书籍有没这个概念),这样方便优化和调整我们营销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环节。比如客户进店少了,那就想办法在市场中每一个细节和环节找出路和突破。

  

机器人教育该如何经营?该怎么扩大招生?(三)


  五、关于教具。

  关于教具方面,我们一开始是用全部正品乐高教具。后面才发现其实从教学和运营等综合衡量的角度出发,还是用各种品牌(包括自研)组合的方式比较好。(没办法,没创业前,想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之前一篇文章《机器人教育行业入坑|教具篇》已经详细讲过,这里不再细谈。

  六、关于财务。

  这里所谈的财务不是指对外做账和报税等方面的财务。而是指内部运营涉及的财务记账和操作。

  关于财务,由于初次创业,而且是草根公司。这方面我们也做得很多不足。估计很多初创小型公司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财务是表面,但它直接影响合伙人彼此的信任。如果一个团队在财务上都不能彼此信任,还能指望这个团队能走多远吗?

  我开始在这方面是很不成熟的,觉得既然都一起创业,还这么斤斤计较干嘛。但随着公司运营的开展,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我们开始使用三角做账的方式。以做到所有运营实际财务对所有合伙人公开透明公正严谨。

  所以现在看到身边很多初创公司财务操作非常业余,我有时真为他们捏一把汗。

  七、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其实有些细心的朋友对我们团队所做的一些东西后就会跑过来对我们说,我们在教研上很用心,有教育情怀。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既是感动又是心酸。

  感动的是还有一些感觉跟我们价值观有共鸣的朋友。

  感动的是曾经的我们在这样一个如此艰难的行业里,仍坚持一些美好的东西。

  心酸的是,我们曾经看到一些比我们更用心更有教育情怀的团队,因为不擅长运营与营销,公司也运营得非常艰难。(这也是我们建议我们的合作伙伴要量力而行的客观原因之一)

  相反,一些只注重营销的团队活得更滋润一些。

  但我们依然没变,只是更成熟了(是成熟不是世故)

  我们只是从之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过度到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协调中发展

  因为我们仍然坚信:上帝是公平的。

  以上只是我们在机器人教育行业走过的坑和心得,不少可能也是其他行业初创公司必须面对的坑。创业不易,共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