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刚结束,HR的一通电话,让我第一次听闻少儿编程教育,第一次了解到图形化编程。有着计算机背景的我就这样带着满心好奇踏入了少儿编程行业。
看不到脸,仍然会紧张到磕巴
第一次的线上课程,和孩子的沟通与微信语音类似,我们都看不到彼此的脸,但还是会很紧张。由于太过紧张,会叫错孩子的名字,会讲错知识点,上课流程会操作失误。一节课下来,录好的语音取消了十几次,不断的深呼吸、调整坐姿。好不容易下课了只想着别被投诉、千万别被投诉。
上了两个月一对多的课程,教学上早已不会出现失误,能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每天上不一样的课程,面对不同的学生。让我没办法看到一个孩子的进步和成长,没办法追踪孩子的学习记录,这种教学模式让我毫无成就感。幸运的是,后来公司推出了一个新的项目——VIP课程。老师和孩子都是固定的,在一对一的教学中,我和孩子们成为了朋友,他们会和我分享他们在家里、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也会和我吐槽补习太多。更能让我看见他们的变化,对我从不信任到依赖的转变。这种感觉很好,被信任,被喜欢,被认可。
给“天才”孩子上课,也会苦恼
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5岁男孩,识字量达到了八岁小朋友的水平。所有知识一讲就会,就算是初中才会学习到的坐标,隔两个月再上课,依旧可以回答出所有的问题。但是,他不会表达自己,缺乏“共情”能力。
上课控屏时,我这边动了一下鼠标,他会暴躁的说:”谁让你动我的鼠标了?你为什么要动我的鼠标?为什么?为什么要动?“ 有时上课上到一半突然说:“我要下课,我要下课了,你快给我下课。” 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下课,这节课孩子父母可是花了好几百块钱的,要是不给他下课,孩子可能会崩溃。最后是家长听到了孩子的咆哮,说这节课先上到这里吧。
下课后,孩子给我的课程打了一星(满分5星),课后我决定和孩子家长聊一聊,并不是因为一星会对我的业绩产生什么影响,而是想通过家长来进一步了解孩子。孩子妈妈说:”我并不要求孩子学会这一项技能,只是为了培养他的兴趣。他不太会表达,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尊老爱幼、没有孔子孟子,只有平等和相互尊重。作为家长我们也只能用爱去温暖他,老师您也不要有压力,课程就按照您的节奏来,需要家长做什么您尽管说。”当这个孩子再次提出要提前下课时,我问他,“你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想要下课嘛?如果合理,我就给你下课哟。”他告诉我说:“我没有能量了,我需要补充能量。”我当时差点笑出声, 是啊,他才五岁,怎么可以让他一坐就是一个半小时呢。后来我们通过商量的方式,讨论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开始上课。我和这个孩子成为了朋友,家长也会和我分享一些育儿经验。(几个月后孩子妈妈才告诉我这是一个阿斯伯格娃。)由于工作调动,需要换老师,孩子知道后发语音给我“我绝对不会让你走的,不会让你离开我的心,只要你走了我就打你。”妈妈在旁边说,“爱一个不是打她,是要关心她哦。”那一刻的我真的很幸福,也让我知道了:1.妈妈是最了解孩子的人。2.孩子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他们并不是无理取闹。
教学是一碗青春饭?试试教研?
由于教培行业的特殊性,让我没办法在周末和朋友约饭,就连和朋友打电话接视频都变得很奢侈。周末早九晚九的工作时间,让我每次下班回到家都特别不爱说话,心里莫名的委屈。除此之外,少儿编程和其他赛道不太一样,少儿编程的结果很难外化。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都会想,“我的教学能给我带来收入,那我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我也会问自己,我是不是适合这个岗位,我要一直这样下去嘛?
机会来了,由于我的转化率连续好几个月在部门都是第一,获得了去教研组学习的机会。平时发现不适合某个孩子的课件,我找到机会就会改,会把想法记录下来,孩子们在课上的奇思妙想,我也会帮助他们实现。于是在教研组,我在输入的同时很快也能输出,工作也得到了小伙伴们的认可。
此后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有了变化,当然我并没有离开我的教学岗位,在周内做教研、周末依旧做教学。我不仅可以快速获取孩子的反馈,还能及时对课程进行迭代更新。好的教研是没办法脱离教学的,好的老师不能复制,但是教研可以。教研和教学一起做,对老师个人成长和教研成果都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在哪里呢?
目前少儿编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缺少优秀的教学老师和课程设计,要找到既懂编程又懂教育的老师和课程设计很难。
少儿编程的渗透率较低,属于非刚需产品,家长很难认同。
结果外化困难,学到了知识不运用,孩子难以吸收和迁移。
少儿编程行业现有的几种模式都没办法完全跑通。
大家都顾着跑马圈地,而忘记了教育的本质。
... ...
刚进来时有想过离开,但现在我留下来了,也相信行业会在一轮轮洗牌中越来越成熟。
目前我可能没有能力改变少儿编程的现状,但我坚信在线教育最终比拼的是内容。那我能做的就是做一名懂孩子的老师,同时产出懂孩子懂编程的课程内容,扎根于少儿编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