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是孩子创意表达的一种工具

经常有家长问老师“孩子应该从何学起”,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应该从图形化编程开始,然后过渡到代码编程,最后学习算法。我的理解是,既然编程是孩子创意表达的一种工具,那么很显然对于不同年龄又或者是不同兴趣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是不一样的,需要表达的创意也就不一样。有的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可能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想到的就是合理的;有的孩子可能对真实世界已有的现象充满了好奇,比如楼道里的灯天黑了为什么会自动亮;还有的孩子可能会想,我能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便利。

 

  从这个角度出发,作为老师,选出合适的编程工具以满足孩子上述需求似乎更加合理。而且为了符合孩子的认知能力,这种编程工具应该尽量简单、不需要特别高的门槛,孩子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将自己的想法具象化。基于此,Scratch、Arduino(S4A等)、APP Inentor等图形化的编程工具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通过Scratch,孩子可以“零风险”的实现天马行空的想法;通过Arduino编程项目,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会有更加真实的认识;而通过APP Inentor制作手机APP,绝对是孩子开发生活便利方案的好工具。

 

  从工具学习难易程度来说,Scratch、Arduino、APP Inentor难度依次递进。孩子选择哪一种编程工具,一方面要根据兴趣,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认知能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不是从一种编程工具过渡到另一种编程工具,孩子的能力就会提升。上面提到的3种图形化编程工具,要达到自如的表达创意都不容易,深入学习都是对计算思维的极大锻炼。

 

  当然,对于一些理解能力强、学习快、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的孩子来说,在小学阶段尝试代码编程、学习算法、朝计算机专业发展也未尝不可。给孩子个性化量身定制好了进阶课之后,老师还需要发挥什么作用呢?

 

  作用在于启发、引导、鼓励。

 

  编程学习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孩子的蜕变在于兴趣驱动下的主动学习,而不是老师教会。在我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孩子更加享受于自己摸索与创作。那么老师的价值何在?我认为老师的作用恰恰就在于让孩子“有意义的主动学习”。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老师去塑造一种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氛围,抛出让孩子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激发让孩子利用编程去创作的兴趣。

 

  我们曾在前文中提到的蜘蛛结网、四则运算、控制Minecraft等,都是有效的尝试。在此基础上老师还需要帮助学生解决编程过程中的一些程序问题,也就是解惑,同时需要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反馈,鼓励学生分享、进一步的创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