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教育的快速发展还将面对哪些挑战

少儿编程教育热到什么程度了?孩子们究竟能从中收获什么?少儿编程教育的快速发展还将面对哪些挑战?下面一起来看看。


“机器人该如何鉴别是悬崖还是地面?”在北京某重点中学的初一信息技术必修课上,老师刘训坤刚抛出这个问题,就有学生迅速给出答案。

 

  这节课的任务是编程实现机器人“悬崖勒马”。实验室的桌面上,摆放着24台乐高EV3机器人。学生们通过安装在机器人前部的颜色传感器,分别测量出桌面和“悬崖”的反射光线强度,计算出相应阈值,控制机器人走到桌子边缘时,立刻停止前进。

 

  这一复杂的编程操作,并没有难倒大家,电机的转动声不时传来。不到20分钟,已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完成了任务。

 

  大家是不是对这个场景似曾相识?设计程序、编辑代码、控制物体运动,这番情景也曾发生在30年前的课堂上。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知识刚刚走进中国课堂,教材中就有一节“小海龟绘图”的课程。在键盘上写下指令,“小海龟”按照指令重复运动,其轨迹就是一幅画。看似简单,背后却融入了数学逻辑、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这可能是中国孩子第一次接触到编程语言。过了30年,少儿编程教育已经被更为广泛地认可和接受。

 

  “编程课程的作用在于锻炼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以便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刘训坤介绍,少儿编程早已作为必修课出现,按照年级从低到高,课程难度逐步递增,初中生有乐高机器人编程和手机游戏编程等课程,高中阶段则会加入Python、C、算法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课程内容。

 

  教育部曾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加入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成为新课标的亮点之一。而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教材将通过必修课,让所有高中生具备基本的编程、算法的技能,其中高一学生必修4学分课程。

 

  事实上,体现编程思维的考题早已成为高考试题。2018年的高考数学江苏卷、天津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伪代码理解程序逻辑,并根据算法得出结果。

 

  2017年,浙江省实施新高考政策,包含通用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技术被纳入选考范围,除必考的语数外3门科目外,考生可在技术、历史、物理等7门学科中任选3门。

 

  “少儿编程教育并非高等教育那种单纯写代码、编制应用程序,而是通过编程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编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长期从事信息管理研究的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夏立新表示,“作为计算机信息时代的核心——编程,将会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成为像英语一样的基本技能。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少儿编程教育正当其时。作为STEAM(科创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也体现了教育供给侧的新需求。”

 

  少儿编程教育,在教育培训市场也面临诸多困难。

 

  大多数少儿编程公司推行的软件课程体系主要参考美国,但良莠不齐,并未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当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图形化编程工具是Scratch,在线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800万,但它仅仅是一款编程工具,很多机构都没有系统的教学课程、学习方案。

 

  “课程设计体现教研能力,而教研能力决定了少儿编程课程的质量。有些机构的课程就照搬大纲、教材,孩子难以接受,教学效果不好。”唐亮表示,“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清楚并让孩子接受,考验着少儿编程培训机构的教研能力。”

 

  “优质的少儿编程教育应该至少具有三层价值:有趣、有用和有效。”唐亮表示,少儿编程老师要善于用生活化、孩子易于接受的例子去教学,还要通过实际课程效果数据检验分析,优化课程内容和授课体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